九萬里風鵬正舉,路漫漫兮共前行
——宿松縣高考理科狀元陳天航成長記
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二等獎、高二參加高考就取得640分的好成績、2020屆宿松縣理科狀元、最終通過強基計劃被北京大學物理系錄取,諸多榮譽加身,陳天航給人的印象卻是:從容,沒有一絲驕狂之氣;沉著,沒有一點慌亂之感。“低調、沉穩,這是他一貫的風格。”班主任吳小飛說。對于陳天航來說,這一路走來,到底經歷了什么?
一、虔誠是一種態度
對知識的虔誠,對未知的渴望,是陳天航打小刻進骨子里的信念。在課堂上,他永遠是最認真、最專注的那一個。“眼里有光,心中有思考。”這是高三(16)班授課教師對陳天航的一致評價。課堂是什么時候都非常重要的,上課不只是接受信息,專注和思考非常重要。“我想學習,而不是我必須學習,我享受解題的快樂。”陳天航說。
羅曼羅蘭說:“凡是對真理沒有虔誠的熱烈的敬意的人,絕對談不到良心,談不到崇高的生命,談不到高尚。”正是這種對知識、對真理、對學習的虔誠,才能讓陳天航每一天都不曾虛度,每一刻都在付出,沒有任何雜念,不曾欺騙自己。
二、夢想是奮斗的原動力
“要把你的夢想刻進心里,時刻提醒自己。”陳天航這樣說。高一時,他的目標是中國科技大學。高二時,他參加了科大少年班的招生,遺憾的是,他以幾分之差與少年班擦肩而過。高三伊始,班主任吳小飛找他談話,“新的一年,應該要有更高的目標。”于是,他在日記本上默默地寫下“北京大學”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。
夢想、方向一旦確定,他便一心只想做一支破空而出的箭羽,積攢好生命的全部力量,然后離弦而出,矢志不渝,永不言回。他知道,這個過程,可能有跌落的悲痛,卻不會有折項的翻悔。只要堅信,只要堅持,生命的奇跡,生命的價值,就會顯現。
三、勤奮、自律是成功的基礎
《尚書》中說:“功崇惟志,業廣惟勤。”要想建立大的視野功業,一定要立大的志向;要想成就大的事業,一定要勤奮、自律。
“陳天航同學三年來沒有遲過一回到,沒有請過一次假。”班主任吳小飛自豪地說。不管是上學期間,還是節假日,陳天航堅持每天六點半之前起床,十一點半之前睡覺。即使在疫情期間,他也保持這樣的作息習慣。不玩手機,不看電視,每天堅持刷題。但決不搞疲勞戰。在考完物理競賽后,他整理備戰期間的手稿,居然有膝蓋那么高。問他怎么保持這樣的作息習慣和昂揚的學習狀態的,他笑著說,“習大大都說了,夢想是等不來,靠不來的,我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干了。”
勤奮和自律成就了陳天航的北大夢,也必定會在他以后的道路上相伴而行,成就他更精彩的人生。
四、好的心態是勝利的保證
人生在世,每個人的經歷是不同的,但是會經歷的事情大同小異,就看一個人用什么樣的心態去解決遇到的困難。
“學途坎坷”是陳天航對高中三年學習情況的概括。初三下學期,他參加了宿松中學實驗班的招生考試,本以為一定可以考上,卻因在考試中過度緊張,無緣尖子生之班。最后,只進了普通班。看到相熟的同學提前進入高中,盡管他的心中充滿了不甘與落寞,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,“在普通班我也能成就自己”,他在心中暗暗給自己打氣。初三的那個暑假,他沒有選擇玩樂,而是在家預習高中課程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高一第一次月考中,他取得了全校第六名的好成績。
高一開學沒有多久,因物理老師王方亮的一句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搞搞物理競賽”,他萌生了參加物理競賽的念頭。可是,身處小城,沒有專業教練指導,沒有相關同學討論,再加上“把過多精力放在競賽上會影響成績”的言論,他猶豫了,害怕了,但是愛默生不是說過,“去做你害怕的事情,害怕自然會消失。”他決定參賽。“高中三年,高二最累,我需要抓住分分秒秒的時間來做競賽題,課間,中午,晚上,一切我可以利用的時間。”累了,就用冷水洗洗臉;堅持不下去了,就告訴自己,自己選的路,一定要走下去。“累,但很充實。”
高二很累的另一個原因是要備戰高考,因為他和學校另外九個同學報考了科大少年班。第一次月考,十個人里面他倒數第一,比第一名少一百多分。但是他并沒有氣餒,仍然按照自己的學習計劃,一點一滴地向夢想靠近。
在經歷了前兩年的磨礪后,他回到了普通的備戰高考模式。“這一年很平淡,也很美好。”陳天航笑著說。高考前夕,他的心態已經完全放平,“考不上沒關系,我老家還要一畝三分地呢。”高考成績出爐,687分,宿松縣理科狀元。沒有任何松懈,他著手準備北京大學的“強基計劃”。北京大學“強基計劃”在安徽僅招10個學生,而全省一共有50個高分同學入圍,這真是一場高手中的高手較量。對于壓線入圍的陳天航來說,筆試、面試,一切都好像水到渠成,最終,他以第八名的驕人成績順利進入北大。“我很放松,心態也很好。”
誠如華盛頓所說“一切的和諧與平衡,健康與健美,成功與幸福,都是由樂觀與希望向上的心態產生與造成的。”
五、方法是進步的階梯
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。在英語與語文的學習中,他堅持每天背誦,每天積累單詞、好句以及文化常識,“行百里路半九十”,“一定要堅持積累”,他的這些習慣一直堅持到高考前。數學和理綜就是多加練習,活用錯題。他會把作業和考試中的錯題收集在一個本子上,先把錯的答案抄在本子,劃出錯的地方,然后再認真做一遍,寫出正確的答案,最后歸納出錯誤的類型,以保證下次同類型的題目不會出錯。
他保持著和老師同學溝通的習慣。高考永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,狀態不佳時,一定要找老師及時溝通解決。碰到不會做的題也一定要及時找老師輔導。“我很感謝高三(16)班全體老師,是他們的認真與鼓勵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績。”陳天航說。
當然,還有真誠、團結的同學們,失意時一句暖心的安慰,嘗試時大家鼓勵的話語,還有在操場上跑步時灑下的汗水和大聲喊出的那一聲聲誓言,以及共同見證的青春,都將成為他人生旅途中一段美好、珍貴的回憶。
關于未來,陳天航說:“過去,我總在仰望北大;如今,她已在我眼前,觸手可及;未來,在大學里,我會盡自己所能適應燕園學習生活,越過坎坷,繼續前行。”
三毛曾說:“時間永遠是旁觀者,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要我們自己承擔。”在高考面前,每個人都是公平的,唯有過程做到虔誠耕耘,結果才能燦爛豐碩。只有立鴻鵠志,行踏實路,才能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。九萬里風鵬正舉,路漫漫兮共前行。探索吧,少年!飛翔吧,少年!(供稿:朱習文)

